北升部落格通告!

亲爱的准大学生们。你们好。相信大家都很关注我们北大升学辅导组的部落格,也高兴看到大家留言发问。在这里做点小小的声明,北大升学辅导组组员将以北大升学辅导组的身份留言解答,其他一切留言将不属于北大升学辅导组立场


此外,北升部落格是负责提供升学咨询于对象群参考的一个平台,但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帮组对象群,所以各位若有疑问想询问北大升学辅导组,或希望得到协助的话,可以欢迎到全升(http://www.quansheng.org/留下你们的疑问。谢谢。

2010年12月4日星期六

念大学,为了什么?

各位好,北大升学辅导组部落格久未更新,跟大家说声不好意思。之前处于考试期,所以,让大家久等了。重新更新部落格的同时,在面子书(facebook)上发现了这篇好文章,与大家共勉之!!!

你,是为了什么而念大学?父母的期望、考试的终点、自我的意愿…在成年之后,迎来不曾有过的自由学习生涯,在享受之余,你,必须先找到定位人生方向的指南针。

作者:吴永佳 出处:Cheers特刊2010/05

以前,大学这道高墙,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借贷也要让孩子考进去就读的城堡。过去10几年来,台湾的大学迅速扩增,大学窄门不再窄,充分满足了 台湾父母希望儿女念大学的愿望,但当大学生、硕博士满街都是,大学生得到什么好处?「大部份同学,读书就是为了那张文凭,虽然文凭不一定有用,但没文凭一 定找不到工作,」就读华夏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夜间部的连同学,如此形容周遭一边工作、一边辛苦求学的同学。如今大学文凭不再是「社会菁英」的保证,而是成 了进入社会的最低门槛,或可说是「有凭有保佑」的心态。

欠缺方向感的负面循环
当大学文凭的价值贬低,年轻一代对于进大学的意义,似乎更加迷惘!昔日,人们为了父母的期待,懵懵懂懂考进某个科系,毕业后,还能靠文凭在社会上得到不错的工作机会。

如今,大学新鲜人在资讯的取得上远有利于过往,但许多大学生考大学仍是随波逐流,选科系只因为「考试分数刚好到那里」,糊里糊涂晃进校园,混水摸鱼告别大学,最后,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。

清华大学陈立德是哥斯大黎加外籍生,观察身边同学,他说让他感觉最不可思议的就是「很多同学好像不清楚自己在干嘛!也不是因为喜欢某个科系而念这个科系. ....」。

面 对「迷惘的一代」,企业的雇用意愿一路走低。根据《Cheers》杂志每年进行的「1000大企业人才策略与最爱大学生」调查,从2006年开始,企业晋 用社会新鲜人的需求便自79%逐年下滑至今年的61%。人才顾问集团保圣那暨经纬智库总经理许书扬也发现,过去日商公司对于新鲜人需求颇高,但近3年来却 下降7成,主因即在于新鲜人对未来欠缺方向感,工作稳定度低,企业转而选择有2年以上社会历练的人才。

学位价值低落、企业 不爱,愈加严峻的就业环境,使得新鲜人开始逃避进入社会。根据104人力银行调查,大学生毕业后只有近一半真正进入职场,有四分之一考研究所、或准备考研 究所中,另外四分之一则在准备考公职、出国或待业中。国际知名学者、政治大学顶尖大学计划校务咨询委员钱致榕分析,许多大学生不够用功,一直到大四,还有 近四分之三的人没有「准备好」进入社会,问他们要再准备几年才够,平均的回答是:「还需要5、6年」。

然而,准备时间再长,面对未来却仍不知该何去何从,只会更加削弱在就业市场上的雇用价值。

生涯规划,从进大学第一天开始

这 与企业的选才思维大有关系,许书扬分析,一般国立大学新鲜人,在专业知识方面,程度相差无几,所以企业首重新鲜人的工作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是否吻合;其次为 工作态度;再次为人格特质,如是否具有未来领导的潜力、沟通技巧等。但最重要的一点,许书扬强调,「企业希望新鲜人对于未来有清楚的职涯规划。很多公司人 资跟我说,面试时问应征者的要求,他们最怕听到这种答案:『我都可以配合,只要能到你们公司就好了。』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,如今并不受企业欢迎。」

大 学4年是机会的探索,更是人生定锚的开始。生涯规划不是从进入社会才要思考的问题,当进入大学的第一天,你就可以善加利用校园丰沛的资源认识自己,进而开 始规画未来的人生。许书扬的孩子考进清大,选择电机、财务金融双专长的学程,因为「未来社会不能只有单一专业」。许书扬希望孩子多参加各种国际性组织,也 鼓励他未来继续出国念研究所,「国际观太重要了!现在的年轻人资源很多,要善加利用,提升全球视野。」

培养软实力,比埋头念书更重要

态 度的养成,将左右新鲜人未来在职场上的潜能。根据「1000大企业人才策略与最爱大学生」调查,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,首重态度面,排名前2名的分别 为「学习意愿与可塑性」(73.5%),次为「稳定度与抗压性」(65.7%),「专业知识与技术」则是位居第3(56.5%)。

长期关注高等教育问题的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王丽云强调,无论对大学生或教育者而言,大学都不只是一个读书的地方,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你的『非认知能力』,也就是大家现在说的『软实力』。这些非认知能力,往往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的关键!」

王丽云举美国培育出好几个总统的知名学院Philips Academy为例(甘乃迪即毕业于此校),在教师评鉴学生是否获准入学的评量表上,除学术能力之外,个人特质部份的评量项目更多,包括目的感、组织、动员、说服能力、责任感、自律力、成熟度、抗压性、独立性等。

王 丽云认为,一般大学教育容易忽略这些能力的培养,因为评量不易,且影响又非立时可见,「但我建议学生在大学生活中,要时时系统性地检视自己,是否同时在培 养这些足以影响一生的信念、习惯、价值观,是否能以多元包容的心态、视野去思考、判断一件事,这才是大学教育的真谛。」

大学并非职业训练所

专业能力和知识的获取并非是大学的唯一目的,更非职业训练所。「现代大环境变动剧烈,产业的景气循环可能每3年就变动一次,如果学校把自己当作职业训练所,可能等培养4年后,产业的需求又改变了,」钱致榕表示。

他 另外指出一项事实:「我们的上一代可能期待45岁退休,但放眼未来社会,下一代可能要到70岁才能退休,也就是将有长达50年的职涯。在这50年中,有很 多产业会消长,一个人或许每隔7、8年就得面临一次产业消失、或剧变的冲击,而在他50年的职涯中,可能每隔6、7年就得改行转换跑道。 」

任何在校园中学的专业知识,进入社会中很快就落伍、或不够用了。因此,「大学教育愈须要往下扎根,回归人文(文、史、哲)与科学的基础,这些才是永远不会落伍的知识,」钱致榕强调,基础知识要打破院系本位主义,文、理兼顾,愈广愈好。

此外,学院的知识是为了训练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辨的能力,所以在大学时代就要培养好自学的能力(learn how to learn)、兴趣与习惯,面对外在环境的变动,永远有能力吸收、掌握新知,才能终生受用。

中央大学副校长李诚也认为,把念大学当作一项投资、当作未来谋生的工具并无不对,但念大学的另一层意义,是丰富我们的人生,提升生活品质。用这观点来看,大学变多、大学生变更多是好事,代表全民素质的提升。

很多大学生,便怀抱高度的自觉在求学,决定了自己不同的人生。

善用校园资源,黄金4年不白费

以 陈立德为例,虽然清大资讯工程学系的同学毕业后多半都准备考研究所,他却乐得上班。他大一下就开始修工业工程学系当副主修,大三暑假请老师帮忙找企业实习 机会,却没有任何回音,结果还是靠在竹科上班的家教学生帮他介绍到一家科技公司打工;之后这家公司表明欢迎他毕业后正式上班。

把握校园无限资源,学到该学的,才能真正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。

林 黛慈自高中参与社团活动中,发现自己对大众传播有兴趣,后来推甄进入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系;觉得大学4年是人生最后的求学阶段,她不想混过去,还双主修西 班牙语,因此认识了更多同学。念大学对她有没有意义?她回答,「有!念大学对于我们的逻辑、思考、组织、统整.....这些能力有很大帮助,最重要的是, 透过社团、朋友这些与他人的接触,让你更认识自己。」

大学黄金岁月,许多人在其中找到自己终生的方向。曾任德国汉诺威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的国际指挥家吕绍嘉,幼时生长于医生之家,虽然小时候学过钢琴,但后来为了升学放弃学琴,也顺利考进台湾大学心理学系。

但大学时代,他常跑音乐性社团,内心另一股骚动却慢慢升起,最后当兵时决定出国改学音乐。虽然人生绕了一小圈,但他至此寻到一生的志业,发光发热!

所以,不是考进某个科系就非要死守一生,念大学正是探索人生的开端,专业知识的追寻,让你拥有一定的知识思考未来,然而更重要的是,利用大学的课程、社团与各种人际资源,真正认识自己,找到未来的方向!

或许,高中毕业后也不必急着念大学,可以先旅行或体验生活一年,思考清楚自己想要的,再进大学不迟,因为有方向感,学习才有效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